勇攀“外科珠峰”,十堰人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启微创治疗新时代
在外科领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其手术区域血管密布、解剖结构复杂、风险极高,被公认为“珠穆朗玛峰”。如今,在十堰市人民医院,这座“珠峰”正被微创技术一次次成功征服。该院肝胆胰腺外科常规化、高水平开展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标志着其在复杂肝胆胰肿瘤治疗领域实现了从技术跟跑到自主创新的跨越,更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顶尖技艺,为无数身陷绝境的患者开辟了一条通往新生的微创之路。

从胆结石到胰腺肿瘤,微创技术精准“狙击”
日前,57岁的张先生(化姓)因反复腹痛半个月到当地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考虑到基础疾病较多,既往有严重的糖尿病史,还因胃穿孔开过刀,且进行过二次手术,于是患者要求到十堰市人民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
然而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发现,在张先生胰腺头部的“交通要道”处,有一个肿瘤占位。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十堰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医疗团队在详细研读影像资料,综合研究病情判断:绝非胆总管结石,应该是肿瘤。
明确诊断后,肝胆胰腺外科涂华华主任果断启动多学科会诊(MDT),最终,手术团队决定采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一手术方案。
涂华华介绍,胆总管和胰管于胰头部汇合,与十二指肠连接,而十二指肠则包绕胰头,胰腺分泌的胰液与肝脏分泌的胆汁,经十二指肠流入十二指肠。“胰头部的肿瘤压迫或者侵犯胆总管和胰管,犹如车水马龙的交通十字路口被堵住。”
涂华华补充说道,该例手术的难度远不止此。张先生的病情复杂、特殊之处,在于他患有的胰头癌紧邻肠系膜上静脉,这是一支大血管,要成功切除肿瘤组织,就必须完成精细的血管分离,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发致命性大出血。“肿瘤紧邻大血管”这一特殊细节,让手术难度达到了新的高度,涂华华主任如是道。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术前,涂华华主任团队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患者的肿瘤与血管关系进行精准建模,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手术当日,在先进的3D腹腔镜下,团队采用多种入路联合的操作理念,分步骤、分层次处理复杂结构,运用超声刀等设备,最大限度减少出血风险。
经过7小时精雕细琢,手术顺利切除胰头、十二指肠、胆囊及部分胃组织,术中出血量极少,远远低于传统开放手术。术后,护理团队通过精准的疼痛管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助力患者快速恢复。术后第3天,张先生即恢复流质饮食,两周后出院时体重较术前增加8公斤。术后7个月复查,各项指标良好,未见复发及转移迹象。

高龄肿瘤患者,微创突破“年龄禁区”
韩大爷(化姓)今年76岁,因连续几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食欲差、恶心、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来到十堰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就诊。进一步完善胃镜、增强核磁、增强CT、穿刺活检等检查结果让人揪心:十二指肠降部腺癌。面对韩大爷高龄、体弱、基础疾病多等情况,如实施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病人可能也难以耐受,而且还要面对术后恢复困难等情况。
"患者年龄不是禁区。"在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涂华华主任团队决定采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中,在周密的术前安排下,涂华华专家团队通过精密配合,用时6个小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韩大爷各项指标稳定,在ICU观察一天后即转入普通病房,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