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动态医院新闻正文

7旬大爷房颤多年 心血管内科团队首例脉冲电场消融术助其恢复健康心跳

发布日期:2025-05-19    作者:     来源:     点击:


近日,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赵继先教授、范群雄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顺利独立完成院内首例脉冲电场消融术(PFA)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该院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迎来革命性突破更为饱受房颤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更安全、高效、精准的微创介入方案。

八年病痛一朝得解 脉冲消融破解复发困局

今年72岁的患者张大爷被阵发性房颤折磨多年,反复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尝试多种传统治疗效果却始终不理想。三年前张大爷曾接受射频消融治疗,但术后再次复发且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更令张大爷担忧的是,传统射频能量过大可能对食道造成损伤经心血管内科一病区赵继先主任全面评估,认为病灶毁张大爷此次复发的原因。在与张大爷及其家属沟通,并征得同意下,赵继先主任最终决定采用脉冲电场消融技术。

电场精准"狙击"病灶 微创手术再树安全标杆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手术当日,在手术团队、麻醉科和导管室医护人员等多学科团队的精密配合下,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术中,赵继先主任与范群雄副主任医师将脉冲消融导管精准送达肺静脉口部及前庭区域通过脉冲消融系统释放2.0千伏的脉冲电场能量至心肌组织,致使心肌细胞达到有效的、不可逆的损伤,并彻底消灭病变的组织。

术中放电电位即刻完全消失术后验证患者的肺静脉完全电隔离,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任何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

技术迭代革新理念 房颤治疗进入"精准消融"时代

赵继先主任介绍,作为继射频、冷冻球囊消融后的第三房颤消融治疗技术,脉冲电场消融(PFA)通过对组织施加微妙级乃至纳秒级的高压电脉冲使细胞凋亡。与传统的射频和冷冻能量相比,其核实优势在于,可选择性地损伤心肌,而保留血管、神经及心脏周围组织,从而避免传统射频及冷冻消融带来的食道损伤、膈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此外,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放电时间非常短,可以不依赖热效应产生组织损伤,因此可进一步提高房颤导管消融的效率和安全性。

专家呼吁:房颤防治需"三早" 科技赋能守护心脏健康

赵继先主任介绍,心房颤动是我国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人群发病率约0.4% - 2% 。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达0.77%,且呈显著老龄化趋势,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1%,75岁以上可达10%。严重时还会使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心力衰竭。赵继先主任说,更为关键的是,房颤会显著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流移动,极有可能堵塞脑血管,进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给患者带来致残甚至致死的严重后果

同时,范群雄副主任医师特别强调:"平常一定要注意严密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符合条件的房颤患者,消融可大大改善心功能,减少中风几率。

(马婷婷  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