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消化重点发展医疗技术揭榜项目系列报道
69岁的王女士(化名)因突发剧烈腹痛被紧急送医,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治就此展开。CT检查显示,她的门静脉主干、分支及肠系膜上静脉近段已被慢性与急性混合血栓完全堵塞,门静脉因长期阻塞形成扭曲如蜂窝的“海绵样变性”,肠道因血液回流受阻严重瘀血,濒临坏死。面对这一国内外指南中公认的“手术禁区”,我院门脉高压介入团队以超凡技术与创新方案,成功完成高难度TIPS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不仅打破禁忌,更让患者在术后脱离险境,创造了生命奇迹。
生死一线:门静脉“堵死”,肠道命悬一线
门静脉是肠道血液回流肝脏的“生命通道”,而王女士的门静脉系统已被长达10厘米的血栓“封堵”,慢性血栓与急性血栓交织,形成坚硬的“血管枷锁”。更棘手的是,长期的血栓刺激导致门静脉结构破坏,代偿增生的侧支血管扭曲成团,医学上称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这种病变曾被视作TIPS手术的“绝对禁区”,因血管结构混乱、穿刺路径消失,手术成功率极低。“患者入院时腹痛明显,肠道因淤血肿胀如充气的皮球,随时可能坏死穿孔”,管床医生回忆道,此时,常规抗凝治疗对慢性血栓无效,而开腹手术风险极高,患者命悬一线。
挑战不可能:在“血管废墟”中架起生命之桥
TIPS手术本是通过肝内建立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救命术”,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因血管结构复杂,穿刺成功率不足15%,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出血或血栓脱落,导致肠系膜血管二次栓塞。国内外指南曾将此类病例列为“相对禁忌”,鲜有成功先例。面对绝境,介入团队决定迎难而上。“患者的肠道等不起,我们必须找到‘破局点’!”门脉高压介入专家谢兴武在多学科会诊中说道,并大胆提出“三步走”方案:
①穿刺“生死门”:在无有效的引导手段情况下,谢兴武博士术前对患者的门静脉与肝静脉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制定了周密的穿刺方案,同时充分考虑到了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应急预案,凭借丰富的经验及脑海中的三维图像,多次调整穿刺方向,最终“一针见血”命中门静脉残端;
②血栓“攻坚战”:采用大管腔导管反复推送捣碎新鲜血栓,负压吸出大量暗红色血栓后,门静脉复通了一部分,但血流仍然停滞,遂当机立断置入覆膜支架与裸支架,“双管齐下”重建血流,门静脉血流速度从濒临停滞恢复流动。
③溶栓“双保险”:对于残留的细碎血栓,为了保证最大的溶解率以及维持支架通畅,团队决定置入溶栓导管持续接触性溶栓。

奇迹逆转:24小时从濒死到重生
术后2小时,王女士的腹痛评分从9分(剧烈疼痛)直降至2分;12小时后,腹痛基本缓解,生命体征平稳;24小时复查造影显示,门静脉主干通畅,血流恢复。这场“禁区突围”不仅避免了肠坏死,更让患者重获生机。
医学的进步,始于对“不可能”的挑战。该手术是十堰市人民医院门脉高压介入团队完成的第一例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tips手术”,此次高难度TIPS手术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生命至上的坚定践行。当指南的“禁忌”被创新技术打破,当“绝望”被转化为“希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医学的锋芒,更是一群医者以匠心守护生命的温度 。(介入科来稿)
十大揭榜项目之复杂性消化病的放射介入诊疗
1.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布加综合征)
tips(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PTVE(经皮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
2.非静脉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肿瘤、血管畸形、痔疮等)
经皮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
3.胆道系统疾病(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结石、肿瘤、不明原因)
E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经皮肝穿刺引流术、经皮经肝钳夹活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