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动态医院新闻正文

妇科I病区:全周期精准防治 为女性健康护航

发布日期:2025-04-21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活动主题为“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近年来,十堰市人民医院妇科I病区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先进的治疗理念,在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妇科1病区副主任医师肖祖文

保育广泛宫颈切除,她如愿以偿“当上妈妈”

30岁出头的李女士(化姓)一直被频繁的“接触性出血”所困扰。起初,她并未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妇科小问题,然而随着时间流转症状却愈发严重。

怀着忐忑的心情,李女士来到十堰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接诊的肖祖文副主任医师为她完善了一系列相关检查,最终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状细胞癌。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李女士和她的家人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恐惧之中。

在安抚好李女士的情绪后,肖祖文迅速为她安排了住院。妇产中心张毅主任医师立即组织了多学科的病例讨论。考虑到李女士还年轻,有强烈的生育意愿,经过充分的评估和沟通后,医疗团队决定为她实施腹腔镜下保育广泛宫颈切除术。

手术过程中,妇科团队的医生在张毅的带领下,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经过数小时的通力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这一成功案例开创了十堰地区保育宫颈癌广泛宫颈切除术的先例,为当地类似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术后,李女士积极配合治疗,身体逐渐恢复。术后一年半,她成功通过剖宫产产下一名健康宝宝,实现了当妈妈的梦想。“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张毅强调,在确诊前,李女士几乎未做过任何的妇科检查,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或许可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十堰人医妇科1病区主任张毅

精准去除病灶,保留生育功能指征

36岁的罗女士(化姓),多年来一直被月经不规律。她的月经有时一两个月才来一次,近5年情况愈发严重,周期甚至能延长至半年之久。罗女士尝试过多种方式调理,可效果一直不理想。

近期,结婚多年的罗女士因“不孕”问题来到十堰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医生为她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术,病检结果却提示子宫内膜癌。这个结果让罗女士和家人陷入了绝望之中。接诊的闫益芬副主任医师迅速将患者安排住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评估。

张毅主任立即组织生殖医学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会诊。经过充分的评估和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医疗团队决定为罗女士实施宫腔镜下手术。在直视下,医生精准地去除病灶,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正常的内膜组织。

术后,病检提示肿瘤局限于子宫腔局部,无远处转移且分化良好,符合保留生育功能指征。医生继续给予罗女士孕激素类药物治疗,并择期复查宫腔镜评估内膜情况。“通过保育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成功逆转内膜,这样她就可以尽早到生殖医学中心实施辅助生殖助孕,实现当妈妈的梦想。”张毅说道。

“预防-筛查-诊疗-生育保护”全程管理,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

对于女性而言,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是两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十堰市人民医院妇科,恶性肿瘤防治体系如同精密运转的钟表,每一段防线和每个环节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在宫颈癌的防治方面,张毅介绍,宫颈癌是为数不多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那就是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从病毒感染到肿瘤发生,往往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只要我们定期规范筛查,就可以在早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提前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张毅说,作为宫颈癌的二级预防,宫颈癌筛查应从25岁就开始实施,25岁以下的高危高风险人群建议开始性生活后的1年内就实施筛查。对于筛查的异常结果,要精准施治,同时指导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从源头上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子宫内膜癌虽病因复杂,但异常子宫出血是其‘红色预警’。”张毅强调,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等症状时,切勿简单归因于"月经不调",应及时就医寻求规范诊治。尤其对于生殖内分泌相关因素、医源性因素、代谢相关疾病、合并分泌性激素肿瘤及遗传因素等高危因素人群,更要建立个性化的监测方案。

“癌症治疗不是'一锤子买卖'。”张毅强调,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妇科团队建立患者健康档案,从术后康复到生育指导,从心理干预到定期复查,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对于保育手术患者,通过密切监测、药物调节,帮助子宫内膜恢复"生育土壤"功能;对于完成治疗者,定期随访预防复发,让患者真正回归正常生活。

一直以来,十堰市人民医院妇科I病区在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与治疗方面,凭借专业的医疗团队、先进的治疗技术和全面的健康管理理念,通过多学科协作与精准医疗,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最后,张毅提醒广大女性朋友,要重视妇科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文、图/记者 秦洪涛 特约记者 郑桢桢